2009年6月22日至24日,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在沙特大城利雅得展开自由贸易区谈判。谈判远在中东,结果到目前为止也仍未透露,但“中东来了”这个声音在塑料行业却平常可听得。“中东来了”、“中东来了”……就如小时候读书了无数遍的“狼来了”一样,究竟“中东来了”不会带来国内的石化塑料行业怎样的冲击?! 就中国塑料行业目前的发展来看,企业规模较小、品牌意识不强劲、市场拓展能力比较较强等问题仍然在考验着该行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频发以来,我国塑料行业面对的发展问题越发引人注目,企业经营艰难,效益下降,外部市场需求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激化,如印度对我国注塑机的反倾销调查大大加剧等,使企业的运营环境*不利。 本身国内的行情早已不容乐观,而在金融危机侵袭的2009年,中东地区又经常出现了大量以天然气乙烷为原料的乙烯产品,根据广东塑料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中东天然气法生产的乙烯即使特运费到中国,其成本也仅有为100美元一吨左右,而国内的石脑油降解法生产的乙烯成本在530美元一吨左右。
这对塑料行业来说毫无疑问是雪上加霜,在国际原油成本大大下降,中东低价乙烯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下,国内石化塑料行业面对双重挑战。 “中东的大量低价聚烯烃(聚烯烃还包括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进口国内,使国内聚烯烃的行业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冲击,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因素,PP的价格就不是目前的9000元每吨,而是认同不会涨12000~13000元每吨左右了。”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会长符岸有些兴奋的回应。
早前,就有市场人士预测,7~8月份,中国这个全球*大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市场进口量未来将会经常出现井喷,而这其中,来自中东地区的聚烯烃供应已经常出现大幅度减少。就目前的聚烯烃市场状况,对于中国来说,中东的材料是*具备优势的,因为中东的原料成本的优势,还包括了技术的优势,而且是可以以*便宜的价格运往中国。
因此,来自石油生产地中东的聚烯烃的进口无形中对国内的生产商产生了极大威胁。中东通过乙烷法来生产乙烯,乙烷成本完全可忽视,而国内用的是石脑油降解,中东的PE运往中国,即使再加运费也比我们的低廉50%左右。 多达,中东市场大量的产品都必须外销,中东的聚烯烃30%不会流向西欧,20%不会流向中国,10%不会流向北美市场。近年来,中东地区早已转入到聚烯烃生产能力的获释期,2009年中东的PP生产能力超过了200~300万吨,PE获释的产量超过了500万吨。
就目前来看,中国塑料市场的消费量,如PVC,PP等的销售是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快速增长15%~17%平均,但国内的产量是反其道而行之,上升到了6%~13%,这主要就是因为进口增大了。尽管中东的压力抵挡全球的石化塑料行业都有影响,但是面临西欧市场需求的衰退,中东还是将战略目标改向了中国这个消费大国。据预测,到2012年,中东PE的剩下生产能力不会超过1200万桶/年左右,而且中国的出口减少将为负3300桶万/年,所以中国不会之后沦为全球*大的聚烯烃进口中心,也是需求方*大的一个市场。
面临来势汹汹的“中东”,面对着来中国找寻“乐土”的“中东”,中国的石化塑料产业该如何应付呢?想起应付方法,只不过还是老生常谈“侧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发展高附加值的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毫无疑问是*好的方法。据理解,中石化早已正式成立了树脂技术中心,专门针对新产品的研发等。说道是老生常谈,只不过也是致胜法宝,只是大大地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大大的研发出有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塑料新产品,才需要抵挡“中东狼”的肆无忌惮的肆虐。
除此之外,PVC、PE等期货的上市,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获取了回避价格风险的一个平台。接下来PE还不会有新的品种上市,而大商所早已对PP期货展开了一年多的市场调研,于是企业又多了一个盼望。
6月、7月发改委对国内汽、柴油价格的两次提价,也对国内的企业带给了不少的波动,对企业生产也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期货品种毫无疑问给企业回避了部分价格风险。由于国内没原油期货,而大量国内中小塑料企业和贸易商无法利用外盘原油展开套保,因此大商所发售的LLDPE和PVC期货及将要发售的PP期货就恰好空缺了这片市场需求空白,不管怎么样,这是塑料行业一个回避风险的平台。
或许对于“中东来了”,石化塑料行业还有种种的惧怕,但是面对着这一既定的态势,国内的石化塑料行业早已无路可退,唯有奋力行进。无论何种状况之下,“亮剑”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何况目前无论从国家政策还是期货上市等,行业有很多的后盾做到反对。
本文来源:ror体育-www.sysydianji.com
Copyright © 2007-2021 www.sysydianji.com. ror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98128122号-1